收購價太低 國內汽車報廢率只有1%
2022/4/7 16:02:58??????點擊:
據悉,發達國家的汽車報廢率為5%,即汽車保有量為100輛的話,每年應有5輛汽車報廢。
事實上,我國車輛報廢率不到1.5%,武漢甚至更低。目前,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190萬輛,每年報廢拆解的汽車卻只有萬輛。
為何汽車報廢率如此之低?
車主叫屈:報廢一臺車只拿到幾百元
業內人士介紹,回收價格太低,是汽車報廢率低的重要原因。
“這么大一輛車,只值幾百塊錢,雇個拖車的錢都不夠,還不如扔掉或者是賣給收廢品的!”一位車主抱怨。
武漢鑫匯汽車回收公司總經理張光榮說,該公司2015年的回收價格為每噸300元。一輛小汽車大約重1噸多,車主能拿到三五百元“殘值費”。
目前,為推動淘汰黃標車,武漢為報廢黃標車的車主提供補貼,根據不同車型、大小,從2500元至1.59萬元不等,有的車企也建立了補貼基金,但與車主們的心理預期相比,仍有距離。
回收企業喊苦:1噸廢車僅賺17元
“外界有許多誤解,認為回收價這么低,錢一定都給我們賺去了。”張光榮十分委屈,“其實目前汽車回收拆解行業利潤很低”。
按照《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》,報廢汽車拆下來后,最終歸宿只有一個,就是賣廢鋼。
張光榮算了一筆賬。目前廢鋼的價格是1150元/噸。假設一輛車正好能回收1噸廢鋼,最后拆解公司能得到的總收入是1150元。減去20%的稅金,15%的拆解損耗,平均100元的拖車費用,250元的拆解費用,100元的危廢品處理費,還有人工費、經營管理費等,成本一共是953元,車上有色金屬可以再增加120元收入,最后刨去給車主的300元殘值費,算下來,每噸利潤只有17元。
他表示,“前兩年鋼價在三千元以上的時候,企業確實能賺錢,這兩年日子難過,鋼價每個月跌50元,人工費還不斷上漲。”
過去,武漢一共有鑫匯、武鋼金資、東風鴻泰三家回收企業。去年,整合成了一個平臺。
“地下”收購俏:組成“拼裝車”
一方面許多舊車被棄置路邊,成為“僵尸車”。另一方面,許多面臨報廢的汽車流入了“地下”渠道。比如通過“二手車交易”轉賣,流向周邊縣市或者農村地區繼續運營,或者被“地下工廠”拆解后回收零部件,組成“拼裝車”。有數據顯示,去年,全國登記報廢的車輛為481萬輛,進入正規拆車廠的僅有220萬輛,一半以上不知去向。
“‘地下’拆解方式簡單粗放,不進行危險廢品處理,對環境不利。”張光榮介紹。
《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》規定,禁止利用報廢汽車的“五大總成”拼裝汽車。而“地下工廠”將發動機、變速箱等“再利用”,可以獲得暴利,因而給出的收購價也高得多。
“凡是高價收購報廢車輛的,肯定是賣零配件和整車的。”湖北省物資再生協會會長李革明介紹。
資本看好未來:開始布局汽車拆解行業
去年9月,國內最大的汽車拆解基地之一——格林美陽邏基地投產,這個斥資12億建設的工廠,采用流水線的作業方式,技術和設備均在國內領先。
在行業日子并不太好過的情況下,這家上市公司為何仍大舉投資汽車拆解業?
格林美副總經理周繼鋒說,傳統汽車拆解過分依賴于廢鋼銷售,缺乏深加工和再制造的能力。實際上,汽車拆解是個大有可為的行業。
前不久,格林美還與日本三井物產公司合作,計劃在陽邏投資零部件再造工廠。一旦投產,可大大提高產品價值。
事實上,我國車輛報廢率不到1.5%,武漢甚至更低。目前,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190萬輛,每年報廢拆解的汽車卻只有萬輛。
為何汽車報廢率如此之低?
車主叫屈:報廢一臺車只拿到幾百元
業內人士介紹,回收價格太低,是汽車報廢率低的重要原因。
“這么大一輛車,只值幾百塊錢,雇個拖車的錢都不夠,還不如扔掉或者是賣給收廢品的!”一位車主抱怨。
武漢鑫匯汽車回收公司總經理張光榮說,該公司2015年的回收價格為每噸300元。一輛小汽車大約重1噸多,車主能拿到三五百元“殘值費”。
目前,為推動淘汰黃標車,武漢為報廢黃標車的車主提供補貼,根據不同車型、大小,從2500元至1.59萬元不等,有的車企也建立了補貼基金,但與車主們的心理預期相比,仍有距離。
回收企業喊苦:1噸廢車僅賺17元
“外界有許多誤解,認為回收價這么低,錢一定都給我們賺去了。”張光榮十分委屈,“其實目前汽車回收拆解行業利潤很低”。
按照《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》,報廢汽車拆下來后,最終歸宿只有一個,就是賣廢鋼。
張光榮算了一筆賬。目前廢鋼的價格是1150元/噸。假設一輛車正好能回收1噸廢鋼,最后拆解公司能得到的總收入是1150元。減去20%的稅金,15%的拆解損耗,平均100元的拖車費用,250元的拆解費用,100元的危廢品處理費,還有人工費、經營管理費等,成本一共是953元,車上有色金屬可以再增加120元收入,最后刨去給車主的300元殘值費,算下來,每噸利潤只有17元。
他表示,“前兩年鋼價在三千元以上的時候,企業確實能賺錢,這兩年日子難過,鋼價每個月跌50元,人工費還不斷上漲。”
過去,武漢一共有鑫匯、武鋼金資、東風鴻泰三家回收企業。去年,整合成了一個平臺。
“地下”收購俏:組成“拼裝車”
一方面許多舊車被棄置路邊,成為“僵尸車”。另一方面,許多面臨報廢的汽車流入了“地下”渠道。比如通過“二手車交易”轉賣,流向周邊縣市或者農村地區繼續運營,或者被“地下工廠”拆解后回收零部件,組成“拼裝車”。有數據顯示,去年,全國登記報廢的車輛為481萬輛,進入正規拆車廠的僅有220萬輛,一半以上不知去向。
“‘地下’拆解方式簡單粗放,不進行危險廢品處理,對環境不利。”張光榮介紹。
《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》規定,禁止利用報廢汽車的“五大總成”拼裝汽車。而“地下工廠”將發動機、變速箱等“再利用”,可以獲得暴利,因而給出的收購價也高得多。
“凡是高價收購報廢車輛的,肯定是賣零配件和整車的。”湖北省物資再生協會會長李革明介紹。
資本看好未來:開始布局汽車拆解行業
去年9月,國內最大的汽車拆解基地之一——格林美陽邏基地投產,這個斥資12億建設的工廠,采用流水線的作業方式,技術和設備均在國內領先。
在行業日子并不太好過的情況下,這家上市公司為何仍大舉投資汽車拆解業?
格林美副總經理周繼鋒說,傳統汽車拆解過分依賴于廢鋼銷售,缺乏深加工和再制造的能力。實際上,汽車拆解是個大有可為的行業。
前不久,格林美還與日本三井物產公司合作,計劃在陽邏投資零部件再造工廠。一旦投產,可大大提高產品價值。
- 上一篇:鎂合金回收和利用常識 2022/4/7
- 下一篇:資源回收賦予設備第二次生命 2022/4/7
